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綻放關公文化新時代光芒
癸卯年社會各界民間團體祭拜關公大典隆重舉行
社會各界民間團體祭拜關公大典現場。 記者 金玉敏 攝
增進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精神家園,綻放關公文化新時代光芒。9月23日上午,癸卯年社會各界民間團體祭拜關公大典在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qū)關圣文化廣場隆重舉行。國家和省有關部門領導和嘉賓,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和臺灣、香港、澳門及各省市的150余座關廟機構代表,各地關公文化研究專家學者、關氏后裔、關公信眾,市有關領導和當地民眾1000余人參加活動。
中國僑聯副主席高峰,關公研究會會長、北京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焦文俊,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中華文化促進會駐會副主席陳鋼,山西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王進仁,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寧一,山西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郝文杰,民革福建省委會副主委、莆田市政協副主席林惠中,民革河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呂心陽,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湖北省僑聯副主席、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譚必恩,民革山西省委會秘書長檀國榕,致公黨上海市委會原副主委、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臺灣中華道教關圣帝君弘道協會總會長吳光雄出席祭拜關公大典。市政協主席張潤喜主持祭拜關公大典。市領導王志峰、梁清燕、劉國義、翟冬鴻、張東婷和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安雅文出席祭拜關公大典。
9時30分許,隨著鳴鐘九響、擊鼓九通,祭拜關公大典正式開始。國家和省有關部門代表,山西、河南、湖北、福建四省民革省委會代表,臺灣信眾代表,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jié)組委會代表等各界人士先后敬獻花籃。隨后,姜新文作為此次祭拜關公大典主祭人恭讀祭文。包括舞蹈表演《文德之舞》、武術表演《武德之功》在內的“樂舞敬拜”和“三獻禮”兩項儀程后,現場各界人士全體起立,共同行三鞠躬禮。最后,隨著華美莊重的樂舞告祭結束,祭拜關公大典禮成。
作為山西·運城關公文化旅游節(jié)的一項重要內容,祭拜關公大典備受社會各界、民間團體、廣大信眾的關注。不同于以往,此次祭拜關公大典中新增的“三獻禮”流程,無疑是山西·運城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jié)的亮點之一。“三獻禮”流程將關公禮儀課題研究《武廟祀典》這一階段性成果通過可聽、可看、可體驗的方式展示給公眾,在為社會各界呈現一場視聽文化盛宴的同時,更彰顯了關公文化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區(qū)祭拜關公提供了參考依據。
近年來,運城市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關公文化交流活動,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由解州關帝祖廟和關公文化研究院發(fā)起,面向全球開展“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建活動,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共建“關公文化交流基地”39家。祭拜關公大典正式開始前,國內12家“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奉獻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目,不僅彰顯了關公文化突出的包容性,也展示了各基地的地域風采,更凸顯了解州關帝祖廟作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關公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和傳遞向上向善社會共識上具有重要意義。舉行祭拜關公大典旨在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引領全球華人走進關公故里、感悟關公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記者 董戰(zhàn)軒)